参观申请 参展申请

【行业新闻】技术干货|如何降低聚氨酯软泡海绵密度

发布时间:2025-08-29

降低聚氨酯软泡海绵的密度(即减少单位体积内的材料质量),核心是通过调整配方、工艺或原料,减少高分子网络的致密性,同时增加泡孔数量或体积。以下是具体方法及原理分析:


配方调整:减少固体成分占比

增加发泡剂用量(核心手段)

发泡剂是产生气体、形成泡孔的关键,用量直接决定泡孔数量和体积,从而降低密度:

物理发泡剂(如氟利昂替代品、戊烷、水):

水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 CO?气体,每增加 1 份水(相对于 100 份多元醇),密度可降低 5-8 kg/m3(需匹配催化剂调整反应速率,避免泡孔破裂)。

低沸点物理发泡剂(如环戊烷):通过挥发产生气体,增加用量可显著扩大泡孔体积,适合生产低密度(<20 kg/m3)海绵,但需注意安全性(易燃易爆)。

注意事项:发泡剂过量可能导致泡孔壁过薄、闭孔率上升,需配合开孔剂(如硅酮表面活性剂)避免海绵 “鼓泡” 或塌陷。


降低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的总用量(减少基材)

减少聚醚多元醇(软泡常用聚醚 330N、220 等)和异氰酸酯(如 TDI、MDI)的总投料量,直接降低单位体积内的高分子链密度。

例:若原配方中多元醇 + 异氰酸酯总质量为 100 份,减少至 85 份,密度可降低 15%-20%(需同步调整发泡剂比例,避免泡孔结构不稳定)。


 增加填充剂或轻质添加剂

加入低密度无机填料(如空心玻璃微珠、气凝胶颗粒)或有机轻质助剂(如淀粉微球),替代部分高密度高分子基材,同时不显著增加整体质量。

优势:在降低密度的同时,可改善海绵的隔热性或透气性(如空心微珠的多孔结构)。


原料选择:使用低分子量或低官能度原料

选用低官能度多元醇

多元醇的官能度(分子中羟基数量)决定交联密度:

低官能度多元醇(如官能度 2 的聚醚二醇)反应后形成的交联网络更稀疏,分子链排列松散,单位体积内的 “骨架” 更少,密度降低。

对比:使用官能度 3 的聚醚 330N(常规) vs 官能度 2 的聚醚 220,相同发泡条件下密度可降低 8%-12%。


提高聚醚多元醇分子量

相同官能度下,聚醚分子量越高,分子链越长、柔性越强,单位质量的分子链数量越少,反应后形成的网络更稀疏。

例:用分子量 4000 的聚醚替代 3000 的聚醚,密度可降低 5%-8%(需注意:分子量过高可能导致泡沫强度下降)。


工艺优化:调控泡孔结构与膨胀效率

 降低乳白时间,延长发泡时间

乳白时间:原料混合后开始出现白色(泡孔形成)的时间,缩短乳白时间可让气体更早生成并膨胀,增加泡孔体积。

发泡时间:从乳白到泡沫固化的时间,延长发泡时间可让气体充分膨胀,减少泡孔壁的厚度(如通过调整催化剂比例:减少胺类催化剂用量,延缓凝胶反应,给发泡留足时间)。


降低模具温度或固化温度

模具温度过高会加速凝胶反应(高分子链快速交联),限制泡孔膨胀;适当降低温度(如从 50℃降至 40℃)可延缓固化,让气体有更多时间撑开泡孔,降低密度。


调整搅拌速率与混合均匀性

提高搅拌速率(如从 2000 rpm 增至 3000 rpm)可让发泡剂与原料更充分混合,产生更细密且均匀的气泡,避免局部密度过高;

混合不均会导致部分区域泡孔少、密度高,需通过优化搅拌桨结构或混合时间(如延长 5-10 秒)改善。


添加开孔剂:减少泡孔壁冗余

开孔剂(如硅酮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盐)可降低泡孔壁的表面张力,使相邻泡孔的壁膜破裂、连通,减少 “封闭泡孔” 的比例。

效果:开孔率提升(如从 80% 增至 95%)后,相同体积下的固体材料占比减少,密度降低 5%-10%;同时避免封闭泡孔导致的 “硬挺感”,兼顾低密度与柔软性。


注意事项:低密度的局限性

降低密度需平衡性能,避免过度降密导致的问题:

强度下降:密度 < 15 kg/m3 时,泡孔壁过薄易断裂,海绵易塌陷、撕裂(如包装海绵需≥18 kg/m3);

回弹性变差:过低密度可能导致泡孔无法恢复原状(如坐垫海绵密度需≥25 kg/m3 以保证支撑);

工艺稳定性:发泡剂过量可能导致泡沫 “鼓泡” 或收缩,需通过小试调整配方比例。


总结

降低聚氨酯软泡密度的核心是增加气体含量、减少固体骨架,主要通过增加发泡剂、选用低官能度 / 高分子量聚醚、优化发泡工艺实现。实际生产中需根据应用场景(如包装、家具、医疗),在密度、强度、成本间找到平衡点。


主办单位

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电话:400-916-2668

邮箱:daqinexpo@163.com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大道东688号

  • 扫码关注获取
    更多展会资讯

Copyright © 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11730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