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申请 参展申请

【行业新闻】全海绵家居市场暴涨,看聚氨酯发泡材料解决方案如何大展身手

发布时间:2025-09-02

全海绵家居市场暴涨

在环保政策收紧、消费需求分层及技术创新的共同驱动下,全海绵沙发与床垫市场呈现结构化增长态势,聚氨酯海绵性能持续向环保化、高性能化、功能化方向升级,回收体系也逐步走向规范化,而作为全海绵沙发与床垫核心材料的聚氨酯海绵,其性能迭代与回收技术进步直接决定着家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GB/T 42996.2-2023《软体家具中重点化学物质管控指南》等环保标准的实施,叠加消费市场对健康、耐用性需求的提升,全海绵家居行业正面临“技术突破—市场分层—回收闭环”的多重变革。本文从海绵家居市场趋势、产业竞争态势(技术壁垒与整合)、聚氨酯海绵性能新技术要求、回收便利性提升路径四大维度展开系统分析,旨在揭示“材料创新—产品升级—市场扩容—循环利用”的产业逻辑,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Part.1

全海绵沙发与床垫的市场趋势

全海绵家居市场正经历“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双轨发展,区域差异与产品细分成为核心特征,聚氨酯海绵的性能升级是市场增长的关键支撑。

1.1市场规模与消费分级

全海绵家居品类规模持续增长,发泡材料整体市场以每年20%增速扩张,其中聚氨酯泡沫(PUF)占比超50%,是沙发与床垫的核心原料。依据中国家居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国内海绵座垫(含沙发)市场规模达385亿元,较2019年增长28.4%,年均复合增长率8.6%,预计2025年突破480亿元;床垫领域增长更为显著,从细分市场看,高端产品与下沉市场呈现差异化增长:一线城市高端海绵床垫(单价5000元以上)依赖聚氨酯弹性体的高回弹与抗菌性能(如芝华仕采用的冰雪绵-火山绵复合结构),而县域市场更关注基础支撑性,中端产品(3000-5000元)采用高密度海绵梯度设计,贡献三四线城市42%的GMV。生物基聚氨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市场分层(如蓖麻油基泡沫通过化学改性提升抗压强度40%,成本降低25%[1]),在中端市场渗透率年增15%。

1.2产品细分与场景适配

当前沙发市场呈现“场景适配+多功能化”核心特征,美国亚马逊近30天TOP100海绵沙发月销量达74394件,L型组合式、模块组合式沙发成为主流,带储物功能的沙发床在租房人群中渗透率为11.46%,这类产品依赖聚氨酯泡沫“高韧性+低密度”特性实现折叠不变形;同时健康属性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江苏里高智能家居与301医院联合研发的抗菌防褥疮座垫产品线在养老机构采购中实现97%年度复合增长率,京东消费研究院2024Q1数据显示标注零TVOC认证的海绵床垫搜索量同比增长337%,成交转化率高于普通产品4.8倍,反映出消费者对健康指标的高度敏感。

图片

*CARPENTER(可彭特)在Interfoam展出的全海绵床垫解决方案

此外场景化功能拓展也成为创新方向,如Havnby安温白推出的汽车用全海绵床垫,采用可折叠全海绵结构设计适配不同车型座椅弧度,兼具抗菌防螨与便携收纳功能,满足户外露营、长途出行等场景睡眠需求,拓宽了全海绵床垫应用边界;而智能技术的融合则开启新篇章,部分高端产品已实现压陷硬度自适应调节、睡眠数据监测等功能,推动产品向“健康管理终端”演进。

图片


Part.2

竞争态势:技术壁垒与产业整合

全海绵家居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2023年海绵座垫行业并购交易额达87亿元,75%并购涉及环保专利。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构建壁垒的核心,头部企业通过技术投入构建壁垒,中小企业则需差异化突围。

2.1头部企业的技术壁垒构建

顾家家居、敏华等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3.8%,显著高于行业2.1%的平均水平:顾家家居建立“TDI原料溯源成品碳足迹追踪”全链条质控体系,监控单件产品212项质量参数,重点推进超临界发泡技术应用;敏华自主研发的全海绵配方技术,使其功能沙发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欧睿国际预测中国功能沙发渗透率五年内突破13%。2023年海绵座垫行业并购交易额达87亿元,同比增长215%,75%的并购案涉及环保技术专利,进一步强化技术集中。

2.2中小企业的差异化路径

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中小企业选择差异化突围,通过技术细分建立优势:北亚科技专注海绵抗菌技术,其泡沫产品通过10万次起坐不变形测试,在养老机构市场占据20%份额;区域性厂商则深耕下沉市场,通过控制聚氨酯泡沫采购成本(如选用基础款高密度海绵),例如红星美凯龙在三四线城市保持45%的市场份额。但环保政策趋严也带来压力,2023年行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提升至92%,合规成本上升挤压中小企业利润空间。


Part.3

聚氨酯海绵性能的新技术要求

聚氨酯海绵性能升级围绕“环保合规、物理性能优化、功能多元化”三大方向,技术参数与应用场景深度绑定。

3.1环保升级:政策驱动下的材料与工艺变革

环保法规的收紧倒逼聚氨酯泡沫技术迭代,从原料到生产全链路降低环境影响,同时满足家居产品的健康标准。

3.1.1原料替代

生物基聚醚多元醇替代传统石油基材料的比例从2020年的空白提升至2023年的7.3%,预计2030年突破25%,规模化应用可使原料成本波动幅度降低40%。北亚科技BEYA TECH海绵通过生物基材料+独家抑菌因子,获得十余项国家专利,完美适配高端床垫的“零化学添加”需求。

长华化学在绿色低碳材料领域取得关键成果,首次成功以工业废气CO₂为原料,采用低温低压催化剂技术,制备出Carnol®二氧化碳聚醚,实现CO₂从“废弃物”到“高性能高分子新材料”的转型,打破传统材料对化石资源的依赖,构建CO₂高价值利用新模式。通过配方开发,以Carnol®二氧化碳聚醚为关键改性原料,成功制备出二氧化碳基聚氨酯海绵(Carnol® based foam),但其分子结构中同时兼具碳酸酯键与醚键,相较于传统聚酯型聚氨酯海绵和聚醚型聚氨酯海绵,不仅延续了聚氨酯海绵的软质特性与应用适配性,更具备更优异的耐水解性、耐黄变性能及力学性能;且已成功实现聚氨酯连续式软泡试生产,完整打通“分子结构创新-聚氨酯终端产品落地”的全链条技术跨越。

3.1.2发泡工艺革新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海绵生产模式。这项技术通过精密控制流体发泡工艺,在无需化学发泡剂的情况下,使海绵材料同时具备66%的高回弹率和49倍于传统材料的冲击吸收能力。在2024年实现规模化生产后,该技术推动产品性能指标提升15%-20%,包括能量回归率提升至89%,而生产成本降低8%-10%。李宁应用该技术的超䨻材料经过4万次动态压缩测试后,变形量仅为0.74%,远低于传统材料20%的变形率,这一特性在家居领域意味着全海绵产品可通过单一材料实现长期耐用性。

图片


3.1.3环保标准落地

国家标准委员会2023年颁布的GB/T 42996.2-2023《软体家具中重点化学物质管控指南》,将海绵产品VOC限量值收严42%,甲醛释放量从0.05mg/m³下调至0.025mg/m³ [2],与欧盟REACH法规实质等效(国家标准委员会,2023)。这一变化直接推动行业技术改造投入爆发式增长,2023年度海绵制造企业设备更新支出同比增长178%,其中高压恒温发泡设备采购量突破3200台套。

3.2物理性能优化:适配家居场景的多元化功能

针对沙发、床垫的不同使用需求,聚氨酯泡沫通过“结构设计+技术跨界”,实现保温、力学、阻燃性能的精准提升。

3.2.1力学性能

在家居领域,聚氨酯泡沫需要具备更好的力学性能,如更高的压缩强度、拉伸强度和良好的回弹性等。通过控制泡孔结构可提升聚氨酯泡沫的力学性能,当孔径分布在100-500μm时材料呈现最佳力学性能,采用微孔发泡技术可使泡孔密度达到10⁶cells/cm³,压缩强度提升30%。亨斯迈公司将汽车、高铁领域的聚氨酯声学技术引入家居,开发的高分子聚氨酯弹性体复合多孔结构,拉伸率达300%,实现20年不变形,适合沙发承重部位与床垫支撑层;芝华仕黄金A4厚床垫采用“冰雪绵+火山绵”复合弹性结构,通过密度梯度分布实现柔软贴合与强力支撑,其30cm厚垫设计中12cm加厚支撑层可放松脊椎,承诺20年不变形。

3.2.2保温性能

建筑保温领域的聚氨酯泡沫技术正向家居延伸,新典化学催化剂可使海绵导热系数降至16.5mW/m·K以下;清华大学团队结合生物基多元醇配方,进一步将导热系数优化至17.7mW/m·K,这一性能应用于沙发靠背、床垫夹层,可提升冬季使用舒适度。

3.2.3阻燃性能

针对家居安全需求,高阻燃聚氨酯泡沫通过“无机阻燃剂改性+复配协效体系+阻燃剂配比优化”提升安全性:

(1)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铝可增强在海绵中的分散性,与成炭剂复配后,形成致密炭层阻止热量传递。

(2)协效阻燃体系成为趋势,宿迁联盛助剂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及内蒙古大学团队开发的生物基P-N-Si协效阻燃剂m-SKAPA-Zn,在硬质聚氨酯泡沫(PU)中添加15%时,可使PU的极限氧指数(LOI)达22.6%、UL-94等级为V-1级,且具备良好抑烟效果[3]。以及东华大学团队开发的有机磷/磷酸锆协效阻燃体系在聚乳酸纤维改性中,通过催化成炭与片层阻隔的协同作用,使最优配方(PLA-3.5OP-0.5ZrP)达到UL-94V-0级垂直燃烧等级,极限氧指数(LOI)提升至31.0%[4]。

(3)硬质聚氨酯泡沫通过阻燃剂配比优化提升安全性: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添加量20wt%时综合性能最佳,LOI达26.3%,压缩强度221.5kPa热导率0.03273W/(m·K),且对泡孔结构无显著影响[5]。

3.2.4低挥发性与无异味性

在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家居场景,聚氨酯泡沫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和气味问题受到关注。传统聚氨酯泡沫存在气味较大、VOC排放超标的问题,限制了其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发低气味高阻燃聚氨酯泡沫成为趋势。选用低挥发性原料,如采用低气味、低挥发性的聚醚多元醇和异氰酸酯,是降低聚氨酯泡沫气味的关键。传统胺类催化剂是聚氨酯泡沫气味的主要来源之一,新型反应型催化剂或低气味平衡型催化剂成为更好的选择,如低气味反应型9727,能抑制副反应,减少胺类、醛类等有气味副产物的产生,同时促进均匀发泡和调节固化速度,有效降低VOC排放和气味。未来,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低挥发性与低气味聚氨酯泡沫的研发将持续深入,相关技术标准也将更加严格。


Part.4

回收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探索

随着“双碳”战略推进,聚氨酯泡沫的可回收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家居应用,降低全海绵家居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通过“材料可回收、技术高效化、标准规范化”实现,推动全海绵家居循环闭环。

4.1可回收材料与技术突破

1) 可回收材料研发取得进展:巴斯夫开发可熔性聚氨酯泡沫,通过节能型热塑性回收工艺实现100%再生,每辆汽车25kgPU可全部转化为新泡沫原料[6];聚酰胺嵌段聚氨酯通过动态氨基甲酸酯交换反应,在DBTDL催化下可重塑为薄膜或硬塑,回收效率提升40%[7]。

2) 化学回收技术拓展应用:废旧PU泡沫经丙二醇醇解(180℃)后,下层液(PAPL)可作为废橡胶再生剂,脱硫率达80.68%,实现“PU-橡胶”循环[8];南极念珠菌脂肪酶降解TDI基PU,24h失重率25%,产物6-羟基己酸可合成第二代无氰酸酯PU[9]。

3) 物理回收路径多元化:回收PU破碎后作为轻骨料,制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17.9MPa,吸水率2.2%,满足非承重墙体需求[10];液化产物经色度调控后,可替代30%原生多元醇用于泡沫再发泡[11]。

4.2回收体系规范化

行业标准推动回收落地:《废弃聚氨酯泡沫塑料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南》(供销行业标准)于2025年5月实施,明确物理回收(粉碎、熔融)与化学回收(醇解、水解)的工艺参数,如醇解反应温度控制在170-180℃,催化剂用量0.5-1%[12]。

企业构建回收网络:京东家电家居联合县镇级经销商,将床垫回收触达效率提升47%,物流次日达覆盖率82%;红星美凯龙县域门店设置回收专区,通过“以旧换新”带动废旧海绵回收率提升至35%。


主办单位

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电话:400-916-2668

邮箱:daqinexpo@163.com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大道东688号

  • 扫码关注获取
    更多展会资讯

Copyright © 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117301号-3